加入星計劃,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:

  • 創(chuàng)作內容快速變現
  • 行業(yè)影響力擴散
  • 作品版權保護
  • 300W+ 專業(yè)用戶
  • 1.5W+ 優(yōu)質創(chuàng)作者
  • 5000+ 長期合作伙伴
立即加入
  • 正文
    • █?災害破壞力增加,科技救災發(fā)揮重要作用
    • █ 挑戰(zhàn)不斷增加,應急通信如何應對
  • 推薦器件
  • 相關推薦
  • 電子產業(yè)圖譜
申請入駐 產業(yè)圖譜

京津冀特大暴雨,帶給應急通信工作怎樣的啟示?

2023/08/04
2205
閱讀需 10 分鐘
加入交流群
掃碼加入
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
參與熱點資訊討論

上個月,我發(fā)衛(wèi)星基站中移集采那篇文章的時候,就提到:未來即將進入汛期,應急通信裝備將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
果不其然,沒多久,超強臺風“杜蘇芮”形成并登陸福建,造成巨大破壞。

除了在南方地區(qū)的肆虐之外,“杜蘇芮”殘余力量將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北地區(qū),與“副高”交匯,形成“急流”,引發(fā)了整個京津冀地區(qū)的超強降水和洪災,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。

在通信基礎設施方面,暴雨和洪水導致了大量的機房進水、斷電,還有很多的光纖光纜被沖斷,數千個基站及OLT站點被迫退服(退出服務)。

災情緊急。我們看到,一線通信人堅守崗位、快速響應、積極奮戰(zhàn),正在努力搶修設備和線路,以便盡快恢復通信。

?災害破壞力增加,科技救災發(fā)揮重要作用

搶險救災行動還在進行中。通過對新聞報道的分析,以及和一線人員的交流,小棗君注意到兩個細節(jié)。

一、災害的嚴重程度遠超以往,造成的破壞力驚人。

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,這幾年,自然災害的發(fā)生頻率和強度在不斷增加?!拔迨暌挥觥?、“百年一遇”、“有記錄以來最大”…類似這樣的表述,越來越多地出現。

人類活動產生的碳排放,澳洲、南美洲、加拿大等地區(qū)的特大山火,還有各種原因,導致了自然生態(tài)的破壞,引發(fā)了全球氣候異常,各種極端天氣頻繁出現。

頻繁的極端天氣,加上植被破壞,就很容易引發(fā)地質災害,例如山體滑坡、洪水、泥石流等。

別說是山區(qū)、鄉(xiāng)鎮(zhèn)等偏遠地區(qū)。現在,人口密集的縣市地區(qū),甚至一二線城市,也難以幸免。例如2021年的鄭州“7·20”特大暴雨,以及這次京津冀的特大暴雨。

通信基礎設施的損毀程度、退服規(guī)模,比以往更加嚴重。

這次強降雨,僅河北省就有2658個通信基站受影響,約占全省基站數量的0.53%。截止目前,還有大量基站沒有恢復工作。

二、包括無人機衛(wèi)星通信在內的高科技設備,發(fā)揮的作用越來越大。

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自然災害,合理利用科技手段,是提升救災效率的關鍵。

傳統(tǒng)應急通信,用的比較多的是應急通信車,以及數字集群系統(tǒng)。

這些年,大家應該注意到,衛(wèi)星和無人機等科技手段,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搶險救災現場。

衛(wèi)星電話/便攜站,以前成本比較高,所以用得比較少?,F在,這類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。它們使用起來很方便,可以快速建立通訊連接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以往國內各單位主要使用海事衛(wèi)星等國外產品為主?,F在,中國電信天通衛(wèi)星、中國衛(wèi)通的衛(wèi)星產品數量明顯增加,國產化比例越來越高。

這次京津冀暴雨,北京電信已聯合中國電信衛(wèi)星公司緊急協調開通、送達累計超200余部天通衛(wèi)星電話,發(fā)揮了巨大作用。

在無人機方面,這次我們并沒有看到翼龍固定翼無人機登場(可能是因為災區(qū)天氣原因),現場主要使用的是系留式無人機基站、小型的旋翼無人機。

系留式無人機基站載荷較大,滯空時間較長,可以給一定范圍內的用戶提供手機信號覆蓋。

小型的旋翼無人機,用途更廣。除了勘察地形和災情之外,甚至還用于拖拽光纖光纜過河。

這次抗災,中國移動還出動了一種極少見的中型無人機,雙旋翼,覆蓋范圍超30平方公里,能力非常強悍。

無人機的出色表現,再次驗證了這種低空低速飛行器的廣闊應用前景,以及巨大的商業(yè)和社會價值。(國內無人機技術確實厲害,所以才有了前不久的出口管制政策。)

挑戰(zhàn)不斷增加,應急通信如何應對

全球自然災害進入易發(fā)高發(fā)階段,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重大考驗。

小棗君個人認為,面對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的自然災害現狀,我們在應急通信領域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關注。除了技術層面之外,在管理層面,例如政策和標準制定、組織架構、管理體系、人員培訓等,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完善。

一、統(tǒng)一的應急通信體系

我們國家的應急通信保障制度和體系其實還是比較健全的。

國家有應急管理部,下面設有專門的應急指揮中心、科技和信息化司。工信部有應急通信保障中心、通管局,都有應急通信的相關隊伍。各大運營商這邊,也有專門的應急通信保障部門以及人員配置。

災害發(fā)生時,政府有關部門都會牽頭主導應急通信的相關工作。

隨著應急通信手段的增加,需要避免各個運營商及技術團隊之間的信息墻。努力拉通各方資源,構建一個統(tǒng)一、兼容、靈活的應急通信網絡和管理體系架構,有利于加強資源協調,提升工作效率。

二、推動應急通信技術標準

國際上有很多的標準化組織在積極推進應急通信標準的研究,例如ITU-R、ITU-T、ETSI和IETF等。

我們國家這方面工作起步稍微有點晚。2004年,我國正式啟動了應急通信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,內容涉及應急通信綜合體系和標準、公眾通信網支持應急通信的要求、緊急特種業(yè)務呼叫等。

相比國外發(fā)達國家,我們在應急通信標準的參與和貢獻上已有長足進步,但還有一些差距。

我們對應急通信技術的偏重方向有區(qū)別,在標準發(fā)展也不太平衡。隨著新型技術引入應急通信領域,也需要建設和完善相應標準。

三、通信基礎設施抗災等級提升

災害危害越來越大,我們在基站選址、基站建設、接入機房建設,敷設光纖光纜的時候,是否需要提升抗災標準,把可能發(fā)生的情況想得更惡劣一點。在抗災物資儲備上,可能要再加強一點。當然,這都會帶來一定的成本。

搶險救災的具體工作中,值得努力挖掘一些技術上的創(chuàng)新。

在現場照片中,我們經??吹焦ぷ魅藛T拖著笨重的油機(站房臨時發(fā)電用的)。我就在想,是不是可以有小型化的油機,不用抬得那么辛苦。還有光纖熔接,是否有更高效的工具。

在現場通信施工中,線纜隨意布放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??赡苁菫榱耸∈?,也可能是為了省錢。

在平時,問題倒是不大。發(fā)生災害,就很容易出現故障。例如一些飛線,當樹枝折斷,磚墻倒塌,就可能導致線纜中斷,以致于設備退服。

對于不規(guī)范的施工,長期跟蹤整改、消除隱患,是有必要的。

這里我還想提一點,我們經常在路邊看到光交箱。大部分光交箱是沒有鎖的,有的甚至門都沒有,很容易被人惡意破壞。這其實是管理上的缺失,不應該出現。

四、先進設備的下沉與培訓

衛(wèi)星通信和無人機在應急通信時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。

隨著成本的下降,這類設備的采購越來越多。這類設備可以下沉到基層,村一級可能有點難,但是鎮(zhèn)一級應該是可以的。尤其是衛(wèi)星電話。

這次暴雨,房山區(qū)多個鎮(zhèn)失聯。如果有衛(wèi)星電話,在災情最緊急的時候,會發(fā)揮巨大作用。

設備下沉,也需要人員會用。這方面的培訓,必須跟上。

五、物聯網技術構建預警網絡

前幾年發(fā)生地震的時候,小棗君提到過這個事情。

通過蜂窩物聯網絡,或者衛(wèi)星物聯網絡,可以構建地質災害高風險地區(qū)的傳感監(jiān)控網,檢測山體滑坡、地震等地質災害。通過預警網絡,及時將出現的微小信息上報給管理部門。通過電視、短信、廣播進行自動預警。預警越早,損失越小。

今年以來,各地的液化氣爆炸事件發(fā)生了好幾次。這些也是可以通過布放帶遠程通信和報警能力的傳感器進行監(jiān)控的。還有有毒氣體泄露,也是一樣。

這次京津冀暴雨,運營商通過短信和網絡媒體進行了預警?,F在很多用戶根本不看短信(垃圾廣告太多)。我覺得,對于重大災害,其實可以設手機彈窗那種高級別提醒。

當然,這種彈窗提醒,平時不允許隨意使用。它就和消防栓一樣,危急時刻才能用。
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內容。

希望北方的災情盡快結束,希望國泰民安,謝謝大家!

推薦器件

更多器件
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
KSZ8864CNXIA-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, ETHERNET TRANSCEIVER, QCC64
暫無數據 查看
KSZ8567RTXI-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ETHERNET SWITCH 7PORT 128TQFP

ECAD模型

下載ECAD模型
$10.96 查看
TLE6250GV33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rface Circuit, 1-Trnsvr, BICMOS, PDSO8, GREEN, PLASTIC, SOP-8

ECAD模型

下載ECAD模型
$3.27 查看

相關推薦

電子產業(yè)圖譜

通信行業(yè)知名新媒體鮮棗課堂創(chuàng)始人,通信行業(yè)資深專家、行業(yè)分析師、自媒體作者,《智聯天下:移動通信改變中國》叢書作者。通信行業(yè)13年工作經驗,曾長期任職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,從事2/3/4G及5G相關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,曾擔任中興通訊核心網產品線產品經理、能力提升總監(jiān)、中興通訊學院二級講師、中興通訊高級主任工程師,擁有豐富的行業(yè)經驗和積累。